施尧臣(1514-1606),字钦甫,号华江,杨田涧泉人,明嘉靖进士。初任浙江萧山知县,后晋升吏部尚书郎、开封禹州知州、吉安知府、布政按察使,累擢顺天府尹。因施尧臣曾任吏部尚书郎,当地人便尊称其为“天官”。
以民为本 除弊兴利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施尧臣在萧山为官,生活俭朴,廉政爱民,轻徭薄赋,奖励农耕。在任3年,他督修宏大城建工程,为的是商贾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在他离开萧山的时候,百姓在城厢镇仓桥边筑施侯遗爱祠,以表示对他功德的纪念。他在任禹州知州及江西吉安知府时,仍然坚持“以民为本”的举措,“豁免赋税”,“广施药物”,“除弊兴利,打击豪强”。最后升任顺天府尹,他还是“锐意革除京城弊政,常微服出行,察访民情,先后上书数千言,历陈弊政恶习之害,建言裁减宫中冗员,减轻民间赋役徭役。”他在《江西归入门对九华》诗中写道:“百年道义谢殷勤,苍翠依然护水云。松桂花阴知几许,鹿麋游处惜离群。商山未得归绮李,洛社终当返富文。寡合唯君最知己,相期端不负平身。”“百年道义谢殷勤”“相期端不负平身”,正是他终生志向的写照。
正己率人 清正廉洁
施尧臣出任萧山知县时,年近花甲的他仅带随从一名,布衣草鞋,徒步千里上任。任顺天府尹期间,他锐意革除京城弊政,常微服出行,察访民情。告老还乡后,隅居村里,与乡邻恂恂相亲,终日以诗文翰墨自娱,从未涉足当地官府一步。当时进士出身出任河南道监察御史起光禄寺丞刘光复,青阳杜村人,在《施京兆华江先生小传》说,“华江英姿隽爽,才情敏丽。稍长好学。华江……始仕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令,衔门而往,仅携二老,苍头单车赴任,内无姬媵之适款,外无柔曼之倾意,布裘革履,厌弃纷华,躬行俭约,正己率人。”乡人也被他的清廉感动,说:“元老硕德,其禄位名寿,世所罕有者,是应有报。”
躬行俭约 严谨治家
施尧臣“立身廉洁”,不仅表现在他的“吏治”上,还表现在他的“治家”中。为官三十年,莅任不带家属,只带一个竹箱。“从未携带眷属,从不接受私谊请托”。自己专心为政,还防止“裙带风”以影响他的廉洁品性。朝廷十分欣赏施尧臣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诰封正二品夫人,成就了“妻荣夫贵”的美名。施尧臣对夫人徐氏十分敬重,说:“夫人以诚心而负通才,故能集众美而感人心。没之日,泣者无不哀,闻者无不叹,乡邻携香烛而谢者弥月,亲友凭棺而拊心止之而不可止。……余夫人不负余,余亦因不负官,夫人之善,已不可言。”“夫人不负余,余亦因不负官”,可知夫人在他心目中是何等重要的份量,以及对他为官的鞭策鼓励。
“宦游三十余载,总未携一眷属,欲火诚似灰冷;历官二十余任,床头终无半文,心性真如秋水同清。”这便是施尧臣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县委党校 施博远 杨田镇纪委 章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