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风政风 / 廉政风采
青阳王氏:一门四进士 两代五尚书
浏览次数:10383发布时间:2018-03-23

杨田镇全景

 

    杨田镇,位于青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地处皖南九华山脉中南部的青阳县西汉年间设县,历史上就有“诗文之地、书画之乡”美称,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就坐落于此。千百年来,历代贤哲墨客,如李白、王安石、周必大、范仲淹、王阳明、湛若水等,都在青阳留下了足迹、诗文。

    安徽青阳县杨田王氏自南宋宝祐间(1253-1258),由古徽州太平县新丰迁居青阳县杨田镇,距今已经七百多年。王氏家族治家严谨、崇文重教、勤俭谦和,因此历代子孙为官宦儒士者甚多,尤其是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曾留下“一门四进士,两代五尚书”的佳话。

 

王氏宗谱内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位于九华山脚下的王氏,千百年来,在当地“尚淳朴、好诗礼、勤职业”的地方传统文化熏陶中,繁衍生息、开枝散叶,逐步形成了王氏家规家训,这些经过千百年提炼而约定俗成的家规家训不仅传承于王氏族人之间,也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杨田人。如,明代的顺天府尹施尧臣,近代的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陈维稷,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等都出生在杨田镇。

 

王氏家箴

 

    青阳杨田《王氏家箴》共有十六条,奉君上、孝双亲、尚勤俭、睦兄弟、择交游、端教诲、积公储、息争讼……。《王氏家箴》蕴含了“忠、孝、谦、勤”等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仅从伦理道德上对后人谆谆教诲,而且对于如何为人处世也做了具体规范,至今润泽子孙。

杨田镇家规家训文化长廊

 

  青阳王氏人物简介

 

    青阳县清代杨田王懿修、王宗诚父子俩,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王懿修任礼部尚书,王宗诚先后任过工部、刑部、礼部和兵部尚书,父子在朝时间之长,可与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桐城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相比肩。

    王懿修(1736-1816)字仲美,号春敷。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提督学政,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官,礼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等职。

    王宗诚(1763—1837),王懿修之子,字中孚,号莲府。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历任云南、四川、陕甘主考官,山东、江西学政,会试副总裁,工部、刑部、礼部和兵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等职。

    父亲王懿修奉公守法,谦虚恭谨。王懿修出入禁宫,执掌文案,操理内政,工作有条不紊,多次出任乡试考官、会试总裁,所取文章理醇义正,荐贤纳士,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为世人所敬仰。他为人谦逊亲和,从不居官自傲,朝廷上下传颂着许多有关他为人谦让的佳话。说有次早朝,他到得很早,却站立一旁,让其他臣子先行,成哲王笑着对他说:“王大人何必多礼,这是在朝廷,不是在家迎客。”虽区区小事,却足以说明王懿修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高尚人品。嘉庆十二年(1807)充上书房总师傅,负责皇太子的教育。十四年,加太子少保,会试总裁。嘉庆二十一年(1816)去世,皇帝派庆郡王永璘前往赐奠茶酒,谥“文僖”。

 

王懿修书法作品

 

 

    儿子王宗诚清勤端谨,克尽厥职。王宗诚紧记其父品行,才学兼优,清勤端谨,秉承父业,入值南书房,被海内人士推崇为荣光。在任学政及乡试会试考官、殿试读卷官期间,始终持正评卷,礼贤爱士,任人唯贤;遇奸弊之事,发抉剔除,公正严明,著称三朝。嘉庆五年(1800)七月,陈州府试,考生张序东等用私刻假印,换卷传递,被王宗诚发现并查实,奏请皇上,下令给予严厉惩办。王宗诚以察事入微,办事认真,得嘉庆帝夸奖。道光八年,分派王宗诚备料,参与修京城外城垣、桥、洞等项工程。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王宗诚克己奉公、勤俭节约,不私占国家一分一厘,所修工程质量上乘,深受道光皇帝的器重和京城内外百姓的爱戴。王宗诚一生嘉言善行,所行恩惠遍及亲友、故旧。道光十七年正月,王宗诚卒于任上。道光帝下诏以“清勤端谨,克尽厥职”褒奖他,赐祭葬,谥“文僖”。可谓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王宗诚进士牌匾

 

王宗诚送给友人的对联

 

    在当时那个年代,王氏父子同朝为官,除御宴、廷议、朝拜外,禁止他们私下相互接近,但他们父子二人都能做到操守清白,克已奉公,因而深得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宠爱,屡获恩荣,盛极七十余年,被朝野推崇为荣耀,也成就了一段“父子二人皆忠良,勤俭家风传后人”的美谈。

 

青阳县博物馆(王懿修、王宗诚家规展在此馆展出)

 

青阳县博物馆(王懿修、王宗诚墓葬随葬品)

 

王氏家风故事宣传栏

 

 

  青阳王氏家规家训摘要

 

王氏家箴摘编

    忠 信

    君臣之义,通于天地,凡族有登科第跻膴仕者,无论资格,但有一命之寄,务为忠良。苟贪利禄而玷官箴,将青史贻讥,即为宗坊之辱,虽极显荣,奚取焉?

    【译文】

    凡是本族中有科考及第,跻身高位之官,不论资格,但有一重位相委托,务必作忠良之臣,如果贪图利禄富贵而玷污官规,将留青史被后人指责,这就是宗族的耻辱,即使非常显贵尊荣 ,又怎么能获取呢?

    ——摘自杨田王氏《王氏家箴》

    勤 俭

    士农工商各有常业,驹隙光阴,务宜珍惜,果能躬勤不怠,将家业其日隆矣,然近见富厚之子,罔知稼穑艰难,往往竟以奢侈相尚,不知作法于俭,尚惧其奢,作法于奢。受相葬相救之法,则贫富两忘,缓急互济,讵不盛欤。

    【译文】

    士农工商各有自己的职业,短暂光阴务必珍惜,如果能勤勉不怠,家业将日益兴隆,然而近日见富家子弟不知农事艰难,往往相互推崇奢侈,不知效法节俭,竟效法奢侈。今后凡饮食、穿着、婚丧嫁娶以及寿宴、祭祀之类都应简约为贵。

    ——摘自杨田王氏《王氏家箴》

    孝 悌

    人有父母,斯有此身。为人子者,珍馐时奉不足以报乳哺之恩,劳瘁自甘不足以报胞胎之苦。忤逆乎?若族中有犯此者,轻则同族理,重则送官治罪。

    【译文】

    人有父母,才有自己,作为儿女,美食时奉不足以用来报答哺乳的恩情,自我勤劳苦作不足以用来报答生养之苦。忤逆父母,假如族中有人犯下此条,轻则由同族处理,重则送官府治罪。

    ——摘自杨田王氏《王氏家箴》

    和 睦

    兄弟一体而分若手足,然相亲相爱宜无猜嫌,世每因贫富贵贱贤愚相形,遂生忌妒。

    【译文】

    兄弟一体,分如手足,应当相亲相爱,不能相互猜忌,更不能因贫富贵贱而生忌妒之心。

    ——摘自杨田王氏《王氏家箴》

    交 游

    明友之交,条五伦之一。固不可废,然而匪人则伤,亦不可不慎也。语云蓬生于麻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不染自黑,故读书者必择直谅多闻之友,则德业日修矣,业农工商贾必择诚实忠厚之友,则习尚不坏矣。

    【译文】

    朋友之交,为五伦之一,所以不可不慎。与坏人相交,如白沙在污泥中,不染而黑,所以读书人必选择正直而见闻广博的人做朋友,而工农商贾之人必选择忠厚诚实的人做朋友。

    ——摘自杨田王氏《王氏家箴》

 

     观 点

 

       青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钱立芹:

    

    在杨田王氏家谱和县志里记载了很多关于王氏族人的清勤端谨、助学济贫、乐善好施的故事,正是王氏家族这种崇德重礼、重学行善、忠信孝悌、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的优良家风,成就了“一门四进士 两代五尚书”的光辉荣耀,也对当地的乡土民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从古老耕读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髓,积沉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汲取精华,古为今用、以启来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青阳县文联主席 马光水:

    

    善以开先业,能昌后一经。青阳杨田下王王氏,绵延几百年,代有英才,其《王氏家箴》言简意赅、矩范严明,著称于世,泽披数代,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良好家风对于后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现代社会,虽然国家教育事业繁荣,社会信息空前流畅,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古代家规家训的意义,就是警醒大家,引起对家庭家规、修为教育的高度重视。

 

    青阳县博物馆馆长 朱献雄:

    

    在县博物馆里收藏了一些王懿修、王宗诚父子墓葬出土的玉如意等文物,从这些文物可以反映出,均为清代一品大员的王氏父子,非常清廉和低调。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http://www.ahjjjc.gov.cn/p/54182.html

 

Copyright 2009-2010 青阳县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皖ICP备2021008884号  https://beian.miit.gov.cn/
地址:青阳县纪检监察网 邮政编码:242800
办公电话:0566-5021248 传真:0566-5021201
皖公网安备:34172302000006

关闭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
小程序

小微权力
“监督一点通”